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专业团队

A N N O U N C N M E N T

选择冠领  胜诉共赢


400-7171-888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购买手机,家庭成员之间盗窃是否构成盗窃罪?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字体:  [  ]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媒体报道孩子偷拿家里钱财的事件。那么,这种偷自家东西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呢?更多刑事律师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小陈是河北石家庄市某县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小陈的父母常年忙于生意,对小陈疏于教育,导致其性格内向,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后来,这种“放养”的抚养模式渐渐滋生了小陈的厌学情绪,导致其荒废学业,在上课时间常常溜出学校四处游荡,与社会人员来往。

美女.png

  2018年4月的一天,小陈像往常一样,逃课与朋友闲逛。期间,小陈经朋友怂恿,认为只有拥有最新款苹果手机,才能彰显一个人的身份不凡。为此,小陈返回家中,趁父母不在家之际,偷拿了人民币9000元,用于购买高档手机。

  那么,对于小陈这种盗窃父母财物的行为,法律上如何定性呢?

  从法律角度来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都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这里的“他人”,并未将亲属排除在外。因此即便是亲属之间,一旦构成盗窃罪,亦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更多刑事律师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不过,考虑到家庭关系是以血缘或婚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具有特殊性。因此,对于偷拿自家财物与偷拿其他人财物的行为,需要区别对待。

  一方面,家庭中的财产关系比较复杂。夫妻对共有财产拥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还具有抚养、赡养、监护、继承等人身、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财产处于频繁交换、分配的过程中,很难划分清楚。因此,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偷盗,一般难以区分所盗取财物中,哪些属家庭共有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这就导致难以确定犯罪的具体对象。即便能够确定,盗窃自家财物与其他窃取行为相比,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较小,总体来说不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更多刑事律师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另一方面,一旦受害人知道盗窃系近亲属所为,通常会出于亲情或者其他种种原因,而不愿追究作案人的刑事责任。此时,如果司法机关主动进行追诉,将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必要的消极影响,案件处理效果和社会效果也并不好。

家庭1.png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盗窃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是否“确有必要”。这里说的“确有必要”,包括多次盗窃屡教不改、盗窃数额巨大、盗窃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被盗亲属强烈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等情况。

  总的来说,现行立法总体上肯定亲属之间盗窃构成盗窃罪,但一般不作犯罪处理。实践中,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偷东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偷东西的背后动机,不必过度夸大。公权力的介入,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对权威的恐惧和抵触。更多刑事律师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撰稿人:高婷

  审稿人:张冠彬

  文章类型:原创c



上一篇:年收益12%还保本?投资“流量神器”暗藏法律风险

下一篇:“邻居建车棚,自家房遭殃”,他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