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为了进一步简化看病流程,医保电子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对于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村,相关部门会通过“村推”的方式,帮助村民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不想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打着医保电子凭证的名义,骗取村民们的个人信息,并以此来牟利。
近日,广西贵港警方就破获了一起以村推医保为由,非法获取村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这些骗子穿着仿制制服,带着假的医保局文件以及工作证件,骗取了当地村委会的信任,通过村委会召集村民,获取村民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被他们用来注册网络诈骗、赌博等各类网络账号,从而获取利益,而被骗走个人信息的村民则有可能面临“祸从天降”。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猖狂,就是看到了信息时代数据资源带来的巨大利益。要知道,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购买、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属违法,甚至构成犯罪。
早在2009年,我国刑法对侵犯公民信息类犯罪就有具体规定,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合并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
国家为何要对公民信息大力保护?这是因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与敲诈勒索、绑架、抢劫、非法拘禁等暴力犯罪,以及与盗窃、信用卡诈骗等财产犯罪密切关联。
2016年,杜某某在互联网上非法购买公民姓名、联系方式、住址及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1.2万余条。后雇佣两人冒充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通过拨打其购买的个人信息中的联系电话,以获取国家补贴款为由,先后诈骗4000余人,获利11万元。最终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8万元。
由此看来,法律对此类犯罪处罚力度并不小,但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为何还是屡禁不止?这是因为公民个人信息并非单一信息,其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征信信息、消费信息、行踪轨迹信息等都是不法分子窃取的对象,难免百密一疏。更何况骗子套路花样繁多,有以合法方式取得信息后再非法利用的,也有假借国家工作人员名义蒙骗个人信息的,令人防不胜防。
另外,公民在个人信息维权上意识较低,存在时间精力不足、能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因此,即使被侵犯了个人信息,公民也很少会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该违法犯罪行为。
既然已经知晓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维护个人信息呢?公民维护个人信息要以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维权相结合,既要依靠法律,更要在平日里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养成“不轻信”“不乱点”“多核实”的好习惯,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防患于未然。若个人信息已经被侵犯,要及时报警,以免以后出现更大的问题。
撰稿人:张萌
审稿人:段光平
稿件类型:原创C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