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退休后,不甘寂寞的老王卖掉了自己的住房,去自己年轻时想去的地方玩了一圈,又拿剩下的钱给自己报了一个养老院。这样一通安排下来,老王觉得自己也算是不给儿女添麻烦的老年人了。可是事情却并非像他想的那样,他的儿子小王对他的做法十分愤慨,因为小王本打算等老王百年之后继承房产,眼下老王把房卖了,希望落了空,怎么能不生气?
结果老王在养老院孤单度日,整日念叨着小王的名字,但每次电话中小王都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探望。无奈之下,老王将小王告上了法庭,要求小王履行赡养义务。
法庭上,老王称自己的钱足够支付养老院的费用,不需要小王给付赡养费,只是要每个月来看看自己就可以。但是,对于这个要求,小王表示无法满足。
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老王的诉讼请求。然而,用法律约束子女履行义务,也是形式上的,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内在的精神需求,白纸黑字的判决又哪里比得上融洽的亲子关系?
本案中,小王因无法继承房产而拒绝赡养老王一事,其实反映出小王思想中的两个误区。其一是老年人的财产到底应由谁支配?其二是儿女履行赡养义务可不可以讲条件?不继承则不赡养能不能成立?
关于第一误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依此规定,很明显老王对其财产享有自由处分的权利,小王不得干涉。
至于第二个误区,继承和赡养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赡养人不得以无财产继承为由不履行赡养义务,同样也不得以放弃继承权为由,拒绝履行义务。小王将老王的财产作为其履行赡养义务的筹码不仅不符合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也违反法律规定。
我国是一个有着“尊老爱幼”传统的国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和“空巢”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常回家看看”条款。
然而家庭成员要实施“常回家看看”必须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作为远在外边务工的家庭成员,或因工作或因疫情,客观上根本没有相应的时间去“常回家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应回过头来看立法目的,对于法律规定的“看望和问候”,除当面探望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书信、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问候。老人对于子女的要求很少,只要子女有心与之多联系,使其没有被忽视、被孤立之感,那么立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撰稿人:张萌
审稿人:董振杰
稿件类型:原创C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