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前不久,一名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致其辞职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激烈讨论。生活中,骂人是一种极易引发民事侵权的行为,甚至会涉及刑事犯罪。那么,骂人骂到什么程度,才涉嫌犯罪呢?更多法律咨询问题,请联系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进行律师咨询。
事件回顾:
2021年12月26日,外卖员小李(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通过平台接到大学生小佳的外卖订单。小佳要求优先配送自己的餐食,但是根据系统要求,骑手需要按照距离远近进行配送。因此,小李拒绝了小佳的要求。小佳几次询问未果,接连发送多条语音对小李进行辱骂,并且扬言“等着投诉吧”。
事后,小李表示,当时手里有五个订单,小佳的订单最远。如果优先派送该订单,剩余四单均会超时。他当时只回复了一句“高峰期单子有点多”,就遭到对方接连质问,还声称要投诉。被骂后,他的心情非常抑郁,难以调节情绪,因此提出了辞职。
随着事件发酵,小佳称已经道歉,但是小李表示双方没有达成和解,考虑起诉维权。
法律解读:更多法律咨询问题,请联系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进行律师咨询。
一般来说,辱骂他人不足以达到刑法规定的严重后果,无需启动法律机制。如果当众辱骂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属于一般行政违法行为,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罚款或者拘留。也就是说,只有骂人行为上升至公然辱骂他人时,才构成违法。
本次事件中,小佳出言不逊,且发送语音辱骂外卖员。不过,考虑到上述行为发生在两人的私聊之间,而非公共场合,且性质和后果均不严重。如果该事件没有被爆出,一般不会被第三人所知晓。因此,小佳的行为最多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那么,骂人骂到什么程度属于民事违法?什么情况下又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呢?
首先,我国《民法典》中,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人身权、名誉权、人格权等合法权益。公开辱骂他人,侵犯了他人人格,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日常生活中,在朋友圈发布辱骂他人的信息,使用恶毒的语言嘲笑他人生理缺陷,使其当众出丑等等,都是常见的侮辱他人的方式。
其次,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可以看出,侮辱罪是情节犯,必须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结果,比如被害人因为侮辱行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等。
除了生活中发生争吵可能涉嫌犯罪外,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也不是法外之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总之,辱骂他人既不文明,也是违法行为。那些“出口成脏”的朋友,切勿逞一时口舌之快,公然侮辱他人。
撰稿人:高婷
审稿人:段光平
稿件类型:原创C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