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2025-10-21 10:48:00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2025年年初,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一间公寓内,台湾同胞许韧群站在落地窗前,紧紧攥着手机,神情凝重。就在刚刚,他和中国大陆的好友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了对方自己离婚后所遭遇的财产分割难题,并拜托对方查找一些2016年的材料,同时推荐一位代理过涉港澳台地区婚姻家事案件的律师。
许韧群知道这既繁琐又棘手,但事已至此,他没了别的选择。在他看来,这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2016年,女友宋颖答应他的求婚后,他满心都是打造一个双方都能感到安稳舒心的小家。于是,在明知自己没有东莞购房资质的情况下,他主动提出了在当地购置一套婚房。
为办妥此事,许韧群借来大陆好友的银行账户,将自有资金转入,再转出到宋颖的账户,以宋颖的名义完成了首付款支付。购得新房后,二人的名字一同登记到了产权证上。只是,这份围绕房产搭建的真诚与甜蜜,没能撑过两年,还在多年后变成了纠纷的焦点。
2018年,两人经法院判决离婚。许韧群因事务缠身,未能参与离婚庭审,较为复杂的婚内财产分割问题就此被搁置。直到2024年年底,许韧群主动找宋颖协商房屋的过户问题。这时,宋颖提出:可以配合过户,但东莞房产的首付款是她自己支付的,许韧群好友的转账和购房毫无关系,她应分得60%的产权份额。
许韧群对此全然不认可。为证明自己的出资贡献、争取应得的产权份额,他不得不再次麻烦好友。2025年3月,通过转介绍,许韧群联系上了北京冠领(深圳)律师事务所指派代理此案的刘金姣律师。
冠领律师了解案情后,介入证据收集工作,完善有关资金流转的证据链,代理许韧群向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提起了离婚后财产纠纷之诉。庭审中,法官初步倾向于,即便该笔首付款确系许韧群支付,也可能被认定为许韧群对前妻的婚前赠与。而若按此认定,许韧群仅能获得50%房屋份额,与其初期诉讼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为规避这一风险,冠领律师精准适用2025年2月1日新施行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的规定,进行了针对性论证。该规定明确,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将房屋登记至双方名下,若离婚时就房屋归属协商不成,且满足“婚姻存续时间短、给予方无重大过错”两大要件,法院可判决房屋归实际给予方所有。律师进一步结合本案事实指出,许韧群登记双方名字是为“结婚共同居住”,并非无偿赠与;且两人婚姻存续时间短、许韧群无任何过错,完全符合“房屋归给予方(许韧群)所有”的适用条件,再辅以资金流转证据,最终形成“房屋应归许韧群”的完整论证闭环。
庭审结束后,法官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冠领律师抓住这一关键节点,向宋颖一方耐心释明案件走向与法律风险:首先,结合新施行的相关规定,她的主张已经面临较大的法律支撑难度;其次,在婚姻生活中,许韧群除了承担购房首付款外,也有其他的家庭付出,若诉讼持续推进,后续财产分割的范围与结果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对宋颖而言并非最优选择。
同时,律师也同步传达了许韧群的意愿:为尽快化解纠纷、减少双方时间与经济成本,他愿意就房屋过户事宜向宋颖支付部分现金补偿。宋颖在充分考量案件事实、法律规定及自身实际情况后,认可了调解方案的合理性,最终同意通过调解解决争议。
2025年6月,在冠领律师的斡旋下,许韧群与宋颖达成调解协议:东莞房产归许韧群所有,许韧群于2025年7月15日前办理过户,宋颖协助许韧群办理过户;许韧群向宋颖支付19.5万元;双方各自名下的其他财产归各自所有,各自经手的债权债务由各自享有承担。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对此确认。
从精准梳理资金流转证据、解读新规以避开“赠与认定”风险,到把握调解时机、推动双方达成平衡方案,冠领律师的专业判断和针对性服务,为许韧群理清了维权方向,也减少了纠纷消耗。这提醒人们,遇到涉及复杂财产的婚姻纠纷时,找到能结合案件特点提供专业指引、认真推进维权的律师十分重要,他们的专业支持能帮助更稳妥地走向纠纷化解,守护自身合法权益。(除冠领律师外,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撰稿人:姚晓婷
审核主编:董振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