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2025-04-01 14:02:01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还记得小时候咱姐俩和小姨在大院一起踢毽子吗?”罗雪哽咽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沉默。罗梅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那座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宅。曾经全家人欢聚一堂的温馨场景,如今却被拆迁带来的纷争撕得粉碎,一场家族内部的“战争”,就这样悄然打响。
故事要从北京市大兴区的那座老宅说起。上世纪50年代,罗梅和罗雪的姥爷韦恒取得了宅院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次年,罗梅的父亲作为上门女婿,迎娶了罗梅的母亲韦佳媛,并在同年迎来了罗梅的诞生。罗梅和小姨韦婷婷年龄相仿,两人总是形影不离,一起玩耍。后来,罗梅的母亲又陆续生下弟弟妹妹。一家人在老宅里,度过了一段段幸福美满的时光。然而岁月无情,姥姥、姥爷、父母相继离世,老宅成为他们对往昔最珍贵的念想。
2018年,因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项目,老宅被纳入搬迁腾退范围。这本应是改善生活的契机,却成了家族矛盾的导火索。小姨韦婷婷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坚称罗梅父母已不在人世,自家应独占拆迁利益。随后,小姨瞒着罗梅姐妹,私自与政府签订搬迁腾退安置补偿协议,领取补偿款、选购安置房。罗梅和罗雪得知后前去协商,每次都以激烈争吵收场。小姨一家态度强硬,称表弟高耀迁入户口扩大了拆迁利益,拒不退让。
与此同时,罗梅的两个弟弟也开始盘算着继承拆迁利益,他们认为自己作为姥爷这一脉的传宗接代者,理应得到这份遗产。在家族陷入纷争时,只有罗梅和罗雪希望平均继承母亲应有的份额,可事情却陷入了僵局。
经过多方打听,姐妹俩找到了北京冠领(海淀)律师事务所。律所经过研判后,接受了委托,并指派孟临寒律师代理本案。
冠领律师接案后,迅速展开多维度调查。他第一时间前往田家营村委会,查阅复制老宅相关档案资料,梳理宅基地登记信息变更、房屋翻建报备等情况。同时,收集户籍档案,厘清复杂的家庭关系。为获取有力证据,律师还走访当地居民,尤其是知晓当年情况的长辈,争取到了书面证人证言。
此外,律师深入了解案涉房屋出资建设情况,钻研《搬迁腾退补偿实施方案》,明确各方合法权益。为一次性解决纠纷,律师将罗梅的小姨、表弟以及两个弟弟列为被告,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现场,韦婷婷出示工作证、退休证及村委会证明等,试图证明自己长期在老宅居住且姐姐韦佳媛生前已放弃继承遗产。
据此,冠领律师迅速抓住证据漏洞,进行有力反驳:依据《民法典》,遗产继承遵循严格法定程序,当事人需对自己的主张举证。韦婷婷一方提供的证据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仅口头声称对方已放弃继承,无书面协议或其他有效证据,该主张不应被认可。
紧接着,律师阐述案件核心观点:本案争议焦点是老宅遗产范围界定和拆迁利益分配。根据收集的证据,老宅宅基地最初虽登记在罗梅姥爷名下,但罗梅的姥姥也享有50%份额。两人去世后,遗产应由韦佳媛和韦婷婷继承,韦佳媛享有的份额再由其子女罗梅等人继承。
随后,律师出示村委会证明、证人证言等关键证据,证明韦佳媛尽到了赡养义务,罗梅受母亲委托照顾姥姥。韦婷婷作为家庭代表签订拆迁协议,高耀“背户”虽扩大了拆迁利益,但不能损害罗梅和罗雪的合法权益。冠领律师的辩护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让对方无言以对。
2025年3月,判决下达,韦婷婷和高耀一家需限期向罗梅四姐弟支付拆迁补偿款34万元,并将其中一套安置房房屋权利按每人25%的份额分配给四姐弟。
得知判决结果,罗梅和罗雪相拥而泣。走出法院,姐妹俩手挽手,对未来充满期许。这场持续数年的老宅纷争,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文中人物除代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张冠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