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7171-888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职场人“蠢蠢欲动”想跳槽,一般会背着现任公司“骑驴找马”,以免现公司给自己“穿小鞋”,而公司同样想了解员工的离职倾向以方便企业管理。在这种博弈之下,一款号称能监控员工离职倾向的系统进入大众视线。更多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根据网传图片显示,这款系统可以通过监控员工的网络浏览痕迹,获悉其浏览招聘网站、投简历等行为,以此了解员工是否想离职。员工被这样一双眼睛随时监控,如芒在背。所以此事一经披露,立即在网络上引发关于个人信息、侵犯隐私的讨论。
有人对此表示震惊,认为此举无异于“技术作恶”,严重侵犯了打工人的隐私权;也有人站在公司的立场,认为“用公司电脑办私事本就不占理,公司整治你也是应该的。”那么,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公司监测员工离职倾向是否侵犯隐私权?
这次事件站在员工角度看,劳动者有自主择业的自由和权利,其在职期间浏览招聘网站、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投递简历,是劳动者的固有权利。但站在公司的角度,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有权要求劳动者按照公司的规定和时间提供劳动服务,这就包括对劳动者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考核,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对劳动情况进行监控、分析。两种说法看上去都有一定合理性。更多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是有“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情形的,不需取得个人同意。
不过,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利用优势地位肆意收集、处理员工个人信息,过度扩张“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的适用场景,《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此限定为“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监控员工看什么网站、刷什么APP恐有过度扩张之嫌,因此必须提前告知员工并且取得员工的同意。
所以,用人单位使用离职监控系统,不能直接判定它是违法的,或者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这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监控情况有没有事先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员工是否知情、是否同意来综合判断。更多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如果未经员工同意,这种行为涉嫌侵犯员工的个人信息及隐私权。如果用人单位已事先告知员工,并经过其同意,通过软件来监控其工作状态的话,那么从法律上来说,用人单位这种行为并不构成违法。不过应注意不能将员工的网页浏览记录等随意对外公开。总之,这种监控的系统其实还是属于中立的工具,是否构成侵权主要看使用者的行为。
科技的使用应是向善的,无论如何进步都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而员工的个人隐私权正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劳动者权益是必须重视的诉求,企业用工管理应明辨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能逾越法律边界侵犯员工权益。更多法律咨询,请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撰稿人:曾超超
审稿人:段光平
稿件类型:原创B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31340号